配资app下载 毛主席重回韶山,看到父母的坟墓破烂不堪:“不要修,就这样”

发布日期:2024-08-21 08:39    点击次数:154

配资app下载 毛主席重回韶山,看到父母的坟墓破烂不堪:“不要修,就这样”

近期,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突破7.3关口,在市场激起涟漪。

A股历史虽短,却从不缺“信仰”,只是太多太多的“信仰”终究难抵牛短熊长,唯独茅台一直笑傲江湖,在多次大幅回撤之后仍能收复失地,曲折上行。因此,尽管几度饱受质疑,但奉茅台为“信仰”的很多重仓者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1959年6月,毛主席时隔32年再次回到韶山老家。重回故里,毛主席激动万分。车轮缓缓驶过,眼前熟悉的景象不知道勾起了伟人的多少回忆。当天晚上,主席辗转反侧,根本睡不着觉。次日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毛主席就已经早早地起床了。

他望着故居,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要去看父亲母亲”。当看到双亲的坟墓破烂不堪时,毛继生提议修缮一下。可奇怪的是,毛主席却说“不要修,就这样”。这究竟是为何?

少年时期,与父亲关系紧张

1893年,毛主席出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毛主席两岁时,母亲再度怀孕。父亲忙于生计,所以毛主席只能由外婆照看。在这里,外婆对他关爱备至,宠爱有加。直到8岁时,父母才将他从外婆家接回来,并将他送到私塾读书。

与外婆相反,父亲毛贻昌对待毛主席不是打,就是骂,犯了错误一定会严惩,但做了好事,却不一定会得到表扬。刚读书的毛主席很顽皮,总是惹私塾先生生气,算数成绩还总是不及格,唯独对四书五经情有独钟。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对传统文明有了认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成为了他的偶像。他喜欢读古典小说,逐渐便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也正因如此,少年时期的毛主席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

离家求学,韶山成为了家乡的代名词

1910年,毛贻昌不顾家境贫寒,一意要将毛主席送到湘乡东山学校读书。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家业后继有人。此时的毛主席,才似乎真正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

临行前,毛主席将自己改编的《西乡隆盛》赠与父亲,其中两句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从而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从此,韶山便成了毛主席故乡的代名词。

1959年,慰问两湖地区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也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建设3周年。毛主席将这关键一年视为体察民情的好时机。于是决定乘坐专列前往湖南、湖北地区慰问当地百姓。6月24日,毛主席一行人在历经4天4夜的车程之后抵达湖南长沙。

时隔32年,毛主席终于又回到了久违的故乡。他漫步在橘子洲头,搏击于湘江之上,偶尔还有小鱼、虾米从趾尖溜过。惬意之余,心中感慨万千。稍作休息,在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的安排下,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省委蓉园一号楼就餐。

来到家乡,自然要吃家乡的饭菜。只见桌子上摆放的有炸臭豆腐、腊味合蒸、酱板鸭、组庵烧鱼等菜肴,这些都是著名的湘菜。毛主席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眼前的这些佳肴,自然是合他口味的。

睹物思人,临时起意

他看着酱板鸭说道:“我小时候最爱吃哩,只是家里穷,逢年过节也难得吃上一回。”转而又吃了一口烧鱼,说道:“记得母亲最爱吃鱼哩,只可惜她老人家现在已经不在了。”说罢,又看了看炸臭豆腐,讲道:“这臭臭的东西,父亲最得意哩。”

睹物思人,话音刚落,他就转身对警卫员说,“明天回韶山去”。“回韶山?”,警卫员对毛主席的此番决定很是诧异。按照主席的风格,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会进行细致的安排。

可先前他并未提起过回韶山的念头,怎么现在突然要回去。身边的秘书高智也对此很是不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再次询问了主席,才确认主席真的要回韶山。

近乡情更怯,不停把头伸向窗外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在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坐上了前往湖南湘潭的列车。湘潭距离韶山很近,仅有40多公里。在抵达湘潭之后,毛主席又在当地政府的陪同下,坐上了前往韶山的黑色吉姆车。所谓近乡情更怯。

车子离韶山越来越近,毛主席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按捺不住了。一路上,他不禁多次掀开车帘,把头伸向窗外张望。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山水丛林,毛主席此时的心情,想必只有和他一样的归乡游子才能感同身受。

若不是身边的人提醒,他估计早就忘记这样做不安全了。离家32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片热土,无时无刻不想回家。

32年,时过境迁

时间回到1927年。这一年,毛主席离家闹革命,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之路。之后的很多年,他又在开辟中央苏区,挽救长征红军,建立延安革命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在抗日战争中功不可没以外,毛主席还领导了解放战争,并最终以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为结局,取得了胜利。这一路走来,毛主席一直在为国操劳,为党分忧。

这个人,这条命也早已不属于他自己了。32年的时间谈不上沧海桑田,但足以将一个34岁的中年壮汉变成一个66岁的白发老人。时过境迁,韶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到家乡,决定去看望双亲

一路颠簸,毛主席终于来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乡。他走下车,捧起脚下的细土,说了句,“我回来了。”随即沿着路往前走,眼前的韶山使他百感交集。如今的韶山,少了一些压迫剥削,多了一些良田白米,这是让他欣慰的。

但物是人非,只可惜这一切父母都看不到了,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说道:“我想去看看父亲母亲”。在身边人的陪同下,他沿着弯弯山路,踏着遍野荆棘,来到了山上。站得高,望得远。站在山顶的毛主席心想,父亲母亲在这里过得一定很自在。

可放眼望去,盛夏之季,山上竟无半点绿色。这让毛主席很是失望。嘴上还小声嘀咕着,“二老在这里一定很热”。在排除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坟墓之后。他终于在不远处,找到了父母的合葬墓。子欲养而亲不待,站在墓前,毛主席直呼,孩儿不孝。

两个遗憾,一直无法释怀

原来,早在母亲弥留之际,毛主席与二弟毛泽覃就没能在身边尽孝,甚至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据说,临走之前,神志不清的母亲还一直呼唤着毛主席的名字,死后还不肯闭眼。毛主席因此心如刀绞,跪在母亲灵前写了一首《祭母文》,以表哀思。

可祸不单行,次年,毛主席的父亲就因伤寒去世了。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父亲的骤然离世几乎成为压倒毛主席的最后一颗稻草。此时的他身陷驱张运动。阴差阳错,他再一次错过了父亲的最后一面。甚至时隔七个月之后,他才奔赴家乡,将父亲与母亲合葬在楠竹坨。这两件事也成为毛主席心中永远的遗憾。40年之后,毛主席还是久久不能释怀。

坟墓破败,伟人痛心

这些年,毛主席一直忙于革命,大哥毛泽民和二弟毛泽覃也都早早地牺牲了。留下父母二人在这荒郊野外居住,坟墓也因长时间无人修缮,周围杂草丛生,十分破旧,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土堆。倘若不是毛主席亲口承认,估计没有人相信这是毛主席父母的坟墓。

由于是临时起意,所以在场的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墓前光秃秃的,连个花圈、纸钱都没有。无奈之际,有人将找来的松树枝和杜鹃花送给毛主席放在双亲的坟头。傍晚时分,微风阵阵,夕阳映射,偶有几声鸟鸣,才使这世界显得不那么安静。

毛主席小心翼翼地拔掉坟前的杂草,动作轻柔,表情紧张,好像在担心吵到在地下沉睡的父母。坟上中央塌陷了,毛主席就捧起一把细土使其恢复原样。临走之前,他站在原地,久久地注视着坟墓。也许,他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也许,他是怀念自己小的时候。随即便恭恭敬敬地在坟前鞠了三躬,转身准备离开。此时,没有人比毛主席的心情更沉重了。

为了顺应双亲,拒不修缮坟墓

他边走,边回头,好像是还有什么事情没来得及做。有人提议修缮一下双亲的坟墓。毛主席当即否定,称“不要修,就这样,你们清明时来培培土就好。”周围的人不明白,坟墓如此破烂不堪,为何不能翻修一下?

据真实史料记载,毛家世代都以务农为生,祖祖辈辈的生活都不富裕。1915年之后,毛家的生活水平才有所提高。而这一切都与父亲毛贻昌和母亲文素勤的精打细算和省吃俭用分不开。也许毛主席这样做只是为了顺应九泉之下双亲的心思。

6月27日,毛主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韶山。启程前,当地百姓自发列队欢送主席,他们眼含热泪,与主席挥手作别。坐在车里的毛主席再次掀起帘子,他望着渐行渐远的韶山,心想,这次离开,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1966年,最后一次回乡

1966年,告别韶山7年的毛主席再次回到了故土。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他与故乡的拥抱会永远地定格在这一年。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值得一提的是,自1927年离家开始,他与故乡重逢的次数仅有14次。

为了革命事业,毛主席贡献了自己的一生。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是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只可惜父母早逝。也许只有在另一个世界,他才能与父母团聚。

发布于:天津市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实盘门户配资网-合规实盘配资-合法配资实盘股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建站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